热搜词

脑电数据采集/情绪诱发的范式介绍

发表于 2024-9-19 22: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3 0
脑电数据采集与情绪诱发的研究常用于探索人类情绪与大脑活动的关系。通常,这类实验会设计特定的范式,以系统地诱发参与者的情绪状态,并通过脑电图(EEG)记录大脑活动。

1. 情绪诱发范式
情绪诱发范式的核心是通过外界刺激(如图像、声音、视频或任务)引发特定的情绪反应。常见的方法包括:
(1)国际情绪图片系统(IAPS)
   介绍:国际情绪图片系统是一组经过标准化的图像集合,图片包含正面、负面和中性情绪。研究者使用这些图片展示给参与者,诱发不同的情绪反应。
   优点:图片能有效地引发情绪,且不同实验之间具备较好的一致性。
(2)音乐或声音诱发
   介绍:通过播放特定情绪的音乐或声音来诱发参与者的情绪。不同风格、节奏和音调的音乐会引发不同的情绪,如快乐、悲伤、紧张等。
   优点:声音刺激容易控制,且能够持续影响情绪。
(3)电影片段诱发
   介绍:研究者挑选不同情绪色彩的电影片段,如喜剧、悲剧、恐怖片段,通过播放这些片段来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优点:长时间、动态的视觉与听觉刺激结合,能够引发更复杂和强烈的情绪。
(4)情绪回忆法
   介绍:让参与者回忆个人经历中的强烈情感时刻,要求他们重现这些情感,借此激发相关情绪。
   优点:能够引发个体特有的情绪反应,较为自然。
(5)情绪任务(如Stroop任务)
   介绍:设计特定的认知任务,例如情绪化的Stroop任务,其中不同情绪词汇会干扰参与者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间接诱发情绪反应。
   优点:情绪诱发的同时还能考察认知控制。

2. 脑电数据采集流程
脑电数据的采集通常采用脑电图设备,这些设备通过多个电极记录大脑的电活动。典型的采集步骤如下:
(1)设备准备
    电极安装:在头皮上安装多导电极阵列(如32、64或128导联)。电极布置常依据国际标准的10-20系统或其扩展版本,保证电极位置标准化。
    电极导电性测试:在安装后,使用导电胶或生理盐水,确保电极与头皮接触良好,减少电阻。
(2)实验设计
    预实验测试:在情绪诱发正式开始前,研究者通常会进行预实验,确保刺激能够有效引发目标情绪,并调整实验流程。
    实验条件设置:在实验过程中,环境需要安静、光线柔和,以减少外界干扰,保证采集数据的稳定性。
(3)数据采集
    脑电记录:当参与者暴露于情绪刺激时,设备会实时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数据通常以高采样率(如500Hz或1000Hz)记录,以确保捕捉到细微的神经活动变化。
    标记事件:情绪诱发过程中,研究者需要在数据中标记关键事件时间点(如刺激呈现时间、任务开始和结束时间),以便后期分析。
(4)数据处理
    预处理:原始EEG数据通常包含噪声(如眼动、肌肉活动和心跳等),需要通过滤波、去噪等方法清理数据。
    特征提取:常用的方法包括时间域分析、频域分析(如功率谱分析)、空间域分析(如独立成分分析ICA),以及情绪相关脑电波段的提取(如α、β、γ波等)。
    情绪分类: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将提取的脑电特征与参与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关联,分类其情绪反应。

脑电数据采集与情绪诱发范式的结合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有效工具,但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细节把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解释力。

全部评论

暂无评论,期待您打破宁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发表评论
发布